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2 17:32 | 作者: 蔡文龙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28590

再回首“一稿两投”---鸽坛笔耕反思之三


    这段时间,我在鸽文写作上深为"一稿两投"问题困扰。

    十几年前,因为国内鸽刊少,且出版期数有限,一心想在已有鸽事载体上获取更多信息、知识的我非常反对一稿多投被多用的现象,并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反对理由。后来一篇投给四川《鸽友》杂志的《幼鸽出棚前宜“断奶”》鸽文,见其半年之久未采用,又投向《翱翔》杂志,结果两刊同时刊登,使我不胜尴尬,后专门在《翱翔》上向国内鸽友致歉。

     04年重涉鸽文笔耕,国内鸽刊比以前多,出刊频率也大增,特别是后来触上快捷反映鸽讯的信鸽网络,我就为给传统的鸽刊与鸽网间投稿的关系问题甚为疑惑。有时面对写好的一篇具有一定时效的文字,甚至使人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后来虽谈不上做到“好好学习,天天上网”,但频频地上网多了,渐渐看到被束缚得有些难受的笔耕者还不在少数。如前不久山东青岛的鸽界资深作家王伟克在“中信网”上自评“科学向右....”一文时也同样流露出这样的情绪。

     其实,最初与信鸽网亲密接触时,就对在鸽网与鸽刊间双向投稿算不算“一稿多投”问题进行过咨询,并得到明确的答复,要我们自己把握投稿主体,以免影响国内某些信鸽平面纸质刊物的采用。网络还会配合作者及时发表意见,为鸽事与鸽友提供交流机会,切实为信鸽事业的发展服好务。后果然不是在鸽网栏目上,而是在鸽友私下里的论坛中看到了一些笔耕者后来发表在信鸽杂志上的文章雏形。

    尽管已经明确了某些权威的平面杂志不会采用已见诸信鸽网络的鸽事稿件,当把较长时间未见刊用或因时效原因,等到平面刊物一段时间后纵使能发表也将凉了黄花菜的稿件发向信鸽网络时,就没有打算再被这类权威刊物登载了。但前不久得到《中华信鸽》通知,本人一篇原已编排好,行将付梓印刷的稿件,因编辑部临时发现上了信鸽网络被撤了下来。对此一方面我为自己给杂志社增添的麻烦深表歉疚,另一方面我更为鸽文被撤下而遗憾不已。因为《中华信鸽》毕竟是我步上笔耕之路的摇篮,况且说句心里话,鸽刊对于我们喜好文墨的人是长相厮守、并便于查找资料的工具,而在打印、保存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诱人的网络来得快、去得疾,故相对而言,我类对纸质鸽刊还是更为偏爱一些,感到鸽子文章在鸽刊上发表更有成就感。后来,《中华信鸽》编辑部负责同志来电话对我加以耐心的解释与指导,才使我心情逐渐趋于平静。

  面对笔耕园地的新情况,感念《中华信鸽》等杂志和“中信网”等信鸽网站对我的指点与关照,我对在信鸽杂志和网站间,杂志与杂志间“一稿多投”问题进行了些许思考。作为一家之言,现择要陈述几点,期望对解决“一稿两投”问题能发挥点正面作用。

    一、写稿投稿要绝对尊重和遵从平面鸽刊杂志社力求自身办刊特色的规定。虽说养赛鸽不管起点多低当有抢前争先的信心,写鸽文哪怕身居基层也要有“山野多有豪放士,‘茅庐”也出‘隆中对’”的雄心和努力做“今天我以在鸽刊登文有幸,他日鸽刊以用我文章为荣”的大手笔的追求,但对于信鸽杂志保持自身个性,独树一帜的各项举措应予充分理解。特别是对待《中华信鸽》,作为养鸽撰文的鸽协普通会员,从组织原则上都应自觉维护中鸽协这一机关刊物的权威。当年堪称“骨头最硬”的鲁迅在“左翼”文化运动的旗帜下,也将自己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

    二、坚持“文以载道,文以致用”的写作方向。有些稿件时效性较大,投给杂志一般要等上两个月才见刊,有些东西早就时过境迁,对实际鸽事失去影响与作用。而投给信鸽网,立即产生与人交流,促进鸽事的实效。这样的文章就可以直接上网,别在杂志与鸽网两边投,以免导致“一稿两投”。如中鸽协决定05年搞苏沪浙鄂“四省联翔”时,引起本人极大关注,与上海方面的信鸽杂志联系,得到欢迎写为“四省联翔”叫好文章的指示,写好我们湖北“九头鸟”鸽友因应大赛文章寄出后,因考虑快一些把我的建议传达给我欲忠告的对象,特别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调整种鸽育千公里赛鸽,忍不住又发到了“中信网”。原以为好在鸽网用稿不付稿费,可以避开被人小瞧多蹭份稿费之嫌,结果看来还是影响了鸽刊采用。后来听说此文引起湖北鸽协权威人士的重视,并组织了专门讨论,这使我同样因“理论”与实际得以结合得到极大的满足。

    三、鸽刊应普遍建立作者投稿情况反馈制度。这方面我感觉最好的是江苏鸽协主办的《翱翔》杂志,从十几年前的姜晨光做编辑,到稍后的向荣华老先生,凡寄出的稿子不管采用与否,在那时连通电话都不便的情况下,大多能较快地等到杂志社寄来的通知函。现在该刊这一传统仍较好地得以保持,特别是通过电子邮箱发出稿件后都能及时得到反馈。而有些鸽刊投稿后长久不见音讯,对于是否刊用两眼一抹黑,甚至刊物是否还存在都让人心存怀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投出的稿子再转投他刊,若产生一稿多投多用结果责任在谁真说不清,道不明了。因此,每个面对万千鸽友的信鸽杂志有必要明确地规定作者可自行处理的时限,由鸽刊在择稿中与作者自己视时间长短在斟酌着投稿时共同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