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2 17:32 | 作者: 蔡文龙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25374

鄂南鸽坛常青树——拜访七旬鸽友张大兴老先生纪要

    早与交往甚厚的咸宁市鸽友于汝泉先生有约,找机会一起到咸宁市咸安区拜访咸宁信鸽界老前辈张大兴先生。04年盛夏之日到咸宁出差,联系上汝泉先生,先到他家坐上一会,简单地合计了一下拜访张老先生的主题,便一起骑摩托车到咸安区汽运公司的宿舍区,在靠近大马路旁一栋两层楼平房的张宅拜访了时至今年七十有一的张老。

    张大兴老先生多年以来堪称地处鄂南的咸宁市及其所属周边县市鸽界的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本人1987年初涉鸽事,张老即是尚未实行地改市的湖北咸宁地区信鸽协会的会长,同时在未升级的县级市咸宁市汽运公司当书记,做企业领导工作。后本人参加地区组织的信鸽联翔,曾与在养鸽上须仰视的张老有过几次谋面,留有较深印象。那时张老也只五十多岁,中等个头,留着一头高仓健似的平头(那时还未冠以时下的“板寸”之名),头发已经花白。是个两只大眼明亮有神、脸带似有似无微笑、表现沉静庄重,没有过多言语的养鸽人。年轻鸽友上前请教,他会认真就某一鸽或某一事简短作答。没见过他主动在人群中振振有词地谈鸽经,论鸽道,呈现出好为人师的表现。尽管他当时基本上年年夺冠,赛绩斐然,是鄂南,乃至湖北公论的赛鸽大师。

    这次被张老迎进家门,坐在轻缓摇动的老式吊扇下,品味早用磁壶泡开、凉好、略带涩味的茶水,端详心里长期以来衷心敬重的老鸽友,除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头发全白,人较以前微胖,眼睛出现了以前不曾有的时而眯下来作回忆或沉思状外,还是过去那显得颇为硬朗的平头发型和不喜欢说三道四的沉静神态。

    因为我们来前小有策划,主要探求张老养鸽的基本情况与重要观点,避免漫无边际谈鸽经,影响老人家休息,故在张家仅呆上近两个小时就感觉收获颇丰地辞别了张老。回家后感慨良多,当即就想写上一篇访谈录,却因他事忙碌了两个多月,现静下来回味拜访张老情景,依然对张老可资学习和借鉴的养鸽思想与做派铭记于心。在此略作记叙,以期对其他鸽友有所启示。

    一、 矢志不渝赛鸽情

    张大兴1933年生于武汉,小时候就对其三哥张大平玩鸽子的活动耳濡目染,颇有感性认识。张大平是武汉地区赛鸽活动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在武汉鸽界声名显赫,近几年仍以八旬高龄参加竞翔,常在武汉市,乃至全省榜上有名。虽然家有养鸽高手,但张老小时候从未直接涉足鸽事。1966年文革爆发后,已在省汽运总队下属咸宁地区汽运大队咸宁县汽车队当司机的张大兴,为避免陷于单位上的派性斗争,已三十多岁的他方与车队一位姓赵的工友开始养鸽子。

    最初的鸽子是武汉鸽友陈友生、陈荣础支援的信鸽,鸽子养起来后,因为没有比赛,他们都是利用开车之便,出车时自己带上鸽子在外放飞,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自取其乐。

    1976年武汉市鸽友组织放飞广州比赛,共上84羽鸽子,结果一羽未归。张大兴得讯后,便与咸宁几个鸽友商议,参加武汉的赛鸽活动。1977年武汉又组织近百羽信鸽放飞广州,张大兴也送3羽参赛,结果或许得益于咸宁比武汉与广州的空距少70多公里的优势,张大兴正式参加鸽赛一炮打响,放3归2,并获第三、第八名好成绩。这大大激发了他养鸽热情,同时使他的养鸽活动从简单的娱乐向以参赛竞翔的目标转换。自此后,他在鸽子选种、配养、训飞上就更下功夫,目的性、功利性明显增强。

    明确的动力,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绩效。张大兴获三、八名的次年,武汉鸽友改放北线,地点是河南省与陕西、山西三省交界的灵宝市,空距500多公里。张大兴得通知后立即开车送去8羽参赛。由于他平时训鸽子出车在哪里,鸽子训飞到哪里,不分东西南北,呈全方位放飞状态,因此比赛改向对他也非常有利。这次比赛他放8归6,夺得前十名中的五到九名五个名次。自此后,咸宁的张大兴在武汉就小有名气,次次比赛都有新的斩获。1981年,张大兴参加武汉的赛鸽活动成绩达到巅峰,他在武汉组织的首次超远程比赛,武汉放1500公里的张掖竞翔中,一羽雨点雌鸽以当时令人惊讶的六天半时间飞完全程,获得冠军,轰动了当时鸽事活动尚不十分广泛的荆楚鸽界,1984年湖北创刊的《黄鹤鸽志》对上述相关的情况进行了追述。

     张大兴在武汉参加赛鸽活动捷报频传,也振奋了咸宁为数不多的几个鸽友精神,大家纷纷要求他牵头把咸宁的信鸽活动抓起来。从当时的情况看,张大兴也最适合组织咸宁的信鸽活动。因为张大兴玩鸽子认真,本职工作同样兢兢业业,文革前就入了党,文革初期当“保皇派”靠了边,随后做“逍遥派”与鸽子结了缘。文革后的八十年代他已经走上车队的领导岗位,担任了书记职务。让一个当时颇吃香的运输部门负责人组织信鸽活动,无论就活动本身的开展和社会评价都是十分有利的。张大兴也十分乐意地挑起了鸽会的创建与发展工作。他不仅按照武汉的活动模式搞咸宁的信鸽活动,还无私地从鸽种上、养鸽技艺上帮助、培养新手,使经济相对落后的咸宁在信鸽活动上有了个较高的起点。

    随后二十多年的信鸽活动,张大兴始终是鄂南的领军人物。不仅在咸宁的鸽赛中夺冠摘银不计其数,在全省联翔中仍屡获上位名次,2000年还以每分钟1390多千米的飞速荣获全省700公里冠军,足见老将的矫健步伐与时俱进,没有被突飞猛进的现代赛鸽大潮挪下。同时,以他81年张掖冠军为主血培养的多表现为浅雨点、如80年代许祖衡“千里长安一日还”似的蛋黄眼(偶有灰白底砂的亮爽砂眼)特色的“张掖系”鸽,始终是鄂南赛鸽活动中取得佳绩的主流品系。在年轻选手纷纷涌入鸽坛,大量国内外名优鸽种引进鄂南的可喜形势下,近几年鄂南各地鸽赛的上位名次鸽中,“张掖系”鸽仍不断出现在获奖鸽的血统记录中。

    离开张老家之前,我专门光顾了他院前搭建的两层楼高的鸽棚。这是一个简约、净洁的传统鸽舍。一个放鸽舍,一个通风但封闭的“呆条”舍。专门关养新引进鸽子的呆条舍里空无一物,放鸽舍的巢房里、站架上有总共约20羽鸽子,三五羽老鸽,其余均为运动鸽。老人告诉我,以前他这简陋的笼里一般都保存有60羽左右鸽子,近些年因年事已迈、体力不支、眼神不济,膝下两个儿子中老大承袭他的养鸽爱好却在武汉工作,现在武汉养鸽;老二对鸽子没感觉,不仅不插手鸽事,反而成天奉劝张老爱惜身体,停止养鸽。故张老原来的多数鸽子已赠送给了年轻鸽友。

    走出张家,我问同往拜访张老的老于:张老先生是不是要揠旗息鼓,与鸽事拜拜了。于称这不可能,因张老多年前卸下鸽会主席担子后,一直对参加比赛很认真、执着,在鸽坛保持上好成绩,去年秋410公里比赛,鸽子早早回笼后由于他眼神不好,没有及时发现去报到,延误时间只抢了个第四名,对此他现在还耿耿于怀。在这次比赛中,他还夺得第六、第七名好成绩。别看眼前这不多的几羽鸽子,若经张老先生调理一番挑几只上路,谁也说不准会飞出什么名堂来。老于断言,张老今后可能养鸽无多,但作为一个染上近40年养鸽瘾的老鸽迷,定然会生命不息,养鸽不止。闻此,我不禁对这位鄂南鸽坛的常青树更为肃然起敬。

    二、 莫学猴子掰苞谷

    与张大兴老先生共同回忆玩鸽旧事,探讨怎样养鸽子,玩什么样的鸽子等问题,张老打趣的称自己的养鸽能有所成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幸运。站在张老的角度,这或许并非完全自谦,但我们就其具体的玩鸽子过程进行分析,仍可以较为客观地得到以下几点启迪。

    一是养鸽起点要高。张大兴涉足鸽事确实幸运,因为他从小就置身在作为继上海、江浙之后,现代赛鸽运动发端较早的武汉市信鸽活动圈子周边,年轻时就知道其兄长议论和介入民间自发组织的东风鸽会、华南鸽会等信鸽组织活动。因此,文革初期开始养鸽时,即刻就在武汉引进了堪称一流的信鸽进棚。特别是文革期间武汉曾把养信鸽作为资产阶级有闲阶层活动加以批判,纳入封、资、修对象遭到禁绝,当时很多优秀信鸽惨遭杀戳,一些铁杆鸽迷的养鸽活动转入地下,也有不少高手的鸽子转移到尚未受到冲击的乡下。这时也有一批好鸽子从武汉转移到身在咸宁的张大兴的棚中。有了这样精英荟萃的鸽种垫底,自然为其日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现在,因为他三哥张大平在武汉从事信鸽活动不辍,儿子也在武汉养鸽,特别是其侄儿张万兵在武汉成长为新一代赛鸽强手,并担任武汉市信鸽协会裁判长,所以张老现在养鸽仍种源颇丰,后劲十足,能够持续保持好的赛绩。

    二是训飞一定要勤。玩信鸽,再好的鸽种、再漂亮的鸽子,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鸽子能不能放飞,最后参加比赛取得成绩上。张老认为自己鸽子之所以能取得佳绩,甚至一次次走在省城武汉鸽友的前面,与他年轻时当司机时的职业有很大关系。刚开始养鸽子,他训鸽上瘾,出车在哪里,都要用竹架尼龙网鸽笼装上几只鸽子放飞。起初几年虽未参赛,但通过自己放飞,哪些鸽子能飞,哪些鸽子不来路已了然于心。在参加比赛前,他的一些鸽子就南丢到了湖南、广东,北飞到河南、河北、陕西,密集的强化训飞,早就淘汰掉棚中不中用的孬鸽,参加比赛有的早对飞途轻车熟路,故没有不出翔绩的道理。

    三是饲养条件要佳。鸽子饲养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搭好棚,给鸽子创造一个舒适、优良的栖息环境。张大兴由于在基层工作,居住条件宽敞,与在武汉的三哥张大平及其他老一辈鸽友相比,几十年时间里都呈天壤之别。张大兴时下的两间砖混结构的简易鸽棚,与目前某些专业鸽舍不可同日而语,但较之于诸多普通鸽友,特别是住房条件十分紧张的大城市一般鸽会会员而言,养鸽条件还是稍胜一筹的。另一个方面鸽子饮食要讲究,要让鸽子吃好。张老当年开车不仅便于训放鸽子,而且能极为便利地弄到各种各样的喂鸽饲料。尽管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口粮都要凭票供应,但由于车队常给各个粮管所拖粮食,找粮管所主任额外的批条子买些稻谷、麦子、油菜籽等很方便。有时一次运粮在车厢里扫出漏洒的苞谷(玉米)之类的鸽食就达大半桶。能弄到这相对好的鸽食,就给经常象运动员训练一样放飞的鸽子提供了较好的体能消耗补偿和营养供给,保证了参训参赛鸽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质。

    当然,上述几方面在张老眼里只是重要而并非关键的外因条件。他认为,养好鸽子的决定因素还是鸽子的内在品质。所谓“鸽飞一滴血”既是目前鸽界早成共识的常识,也确为无数有建树鸽友反复实践检验的结晶。但如何获取和确定优秀品质的鸽子,却因鸽友所处的条件和外在努力寻觅的情况而定。首先要树立没有名堂的鸽子不进笼的理念。如张老初养鸽子时就是当时在武汉能弄到的一流信鸽,以后在武汉声名大振的王来喜、邱国豪的鸽子也引进过他的鸽棚。有了好的鸽子还要通过不断的放飞予以验证,看哪路鸽子既归巢率高又有理想的速度,然后重点使用、发挥,并在以后的养配上加以巩固、提高。

    张老认为作为一般以养鸽为乐,以竞翔获取成绩为目标的普通鸽友,不同于商业鸽舍,什么品系的鸽子都得有,市场需要什么就得有什么,以便获取商业利益。而普通鸽友能够聚精会神玩好一到两路鸽子就不错了,因为就任何一个自然人而言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养信鸽又是件非常耗时费神的事情,检验鸽子的好坏,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若不学会弹钢琴,抓重点,泛泛的养鸽子难得养好养精。当然,不是有了一两路理想的鸽子就可以固步自封,一成不变了。在自己笼里成系统的鸽群同样要有目的、有选择的渗入新鲜血液,在原有基础上提升鸽子的品质,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如张老自八十年代集中培育张掖系鸽子后,中途就融入过多羽武汉获奖鸽的血统,之后,还通过武汉的鸽界亲朋好友引进过詹森、狄尔巴、葡萄牙的红翻毛和林波尔等世界名鸽与张掖鸽结合,这些尝试有得有失,张掖鸽配狄尔巴、红翻毛效果颇佳,但配其在武汉鸽协当裁判长的侄子张万兵送予的大名鼎鼎林波尔,就特别不适应鄂南丘陵的放飞环境。 

    相对这些看法与做法,张老特别反对时下有些鸽友不断变换品种养鸽子的情形。前一阵还是詹森,没多久着重搞戈马利,再过一段又在玩苍白骑士什么的了。把外国有名有姓的名鸽都玩尽,虽也偶有成绩,但始终没有自己一系持续稳定的鸽子。还有的人心浮气躁,缺乏定性,鸽子放飞稍不如意,就淘汰老鸽,更换新种。有的甚至完全是喜新厌旧,这山看得那山高,喂得好好的鸽子,冷不丁搞大换血,玩起了别人口头介绍的、媒体上报道的、广告上隆重推出的其他鸽,就象猴子掰苞谷,摘了新的丢掉旧的,包括很有基础与潜力的好鸽子。在张老看来,面对浩浩荡荡、日新月异的现代赛鸽大潮,我们既要顺应潮流,追赶时代,但也要力避附庸风雅,追赶时髦。

    三、 玩鸽做人第一桩

    认真的养鸽不亚于做诗写文章。宋代词赋名家陆游曾指出,欲学写诗功夫在诗外。同样,要养好鸽子,注重种养训之外的功夫也十分重要。张大兴认为,“玩鸽子即玩人”,喂养之外首要的事情要做好人。他在从事赛鸽活动中最大的心得就是严于律己,在鸽事活动中不留缺憾;宽以待人,力戒斤斤计较、惹事生非、大煞平和的养鸽氛围。具体来讲,张老在整个养鸽生涯中,特别注重把握好“身稳,手稳,口稳”三个方面。
      身稳。就是在养鸽的同时,要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为人正派。一是要做到“认认真真养鸽,规规矩矩做人”,以一个正直、阳光的心态参与鸽事,不存丝毫阴暗晦涩心理,宽宏大度,充分享受养鸽的快乐,成天蝇蝇苟苟、心术不正的养鸽人是体会不到赛鸽的真谛和快乐的;二是要公正公道办事,特别是象张老这样在鸽会牵了几十年头的老同志,面对来自不同阶层、成份复杂、养鸽出发点与心态各异的诸多鸽友,不能象在单位当领导那样动用组织原则和措施搞好鸽会管理,完全要靠人格的力量和诚恳办事待人的作风协调大家的行动,因此,张老在鸽事活动中力避小圈子活动,对待鸽友不搞亲一个、疏一个,等距离交流,使自己始终处于较为中心的地位;三是创造宽容、宽厚的养鸽氛围,无论是鸽会工作上,还是处理自身的鸽事上,都做到容事与容人,虚心倾听鸽友意见,在鸽事安排上不固执己见,从善如流,及时整改鸽会工作上不完善的方面,力求使大多数鸽友心情舒畅,不断提升养鸽热情,提高竞翔水平。

    手稳。就是在养鸽赛鸽活动中决不伸手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情。简而言之,就是支援新手的鸽子,或送、或卖都要货真价实,不搞张冠李戴,更不行坑蒙拐骗之事;对待鸽会经费,严格按规则、章程办事,做到手续齐全、账目清楚,取信于会员,坚决杜绝吃、拿、掐、报鸽会公共财物的行为。

    口稳。由于鸽会属于松散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人员构成多元,对待鸽会的工作安排往往是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也难免会出现会员与鸽会组织之间、鸽友与鸽友之间这样哪样的矛盾与冲突。由于张老既是鸽会负责人,又是鸽友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养鸽前辈,大多的矛盾与问题都会集中到张老这里来。对此,张老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乱表态,要冷静细致地搞清事情原委,讲究方式方法化解矛盾,防止说话不当火上浇油。其次,玩鸽子、侃鸽经本是信鸽活动中一景,但鸽友在说鸽子的时候也常会超出鸽外议论人事,因此,张老在鸽事活动中坚持多听少说,倡导多研究养鸽,少议论人非的鸽界风气。尽量做到不听闲话,不说闲话,不传闲话,促进鸽会会员的团结与稳定。

    张老在谈到养鸽与做人的关系时,特别发表了一段这样的感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人生苦短,宏观地看,三十八年养鸽生涯,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微观地说,在这数十年的养鸽历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事情,包括诸多的坎坷与挫折。因此,在养鸽人所处环境瞬息多变,有时迫于情急的难处,有时充满物欲诱惑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走好谈何容易。但越是这样越要严于自律、“克己复礼”,争取在养鸽历史上不留憾事。张老举了两个例子权作对我辈养鸽人的警示:一是他81年放张掖的冠军鸽次年应武汉鸽友之求,借给了一位过去和现在均很有名望、赛绩累累的养鸽高手,几个月后,借鸽鸽友问张老鸽子飞回咸宁否,称鸽子不慎钻出了鸽棚失落,并要拿好几羽上乘优秀鸽子弥补张老损失。后来披露出来的实际情况是冠军鸽被外地鸽友点名以500元价钱买去。因为当时借鸽鸽友夫人重病缠身,急需钱医治,而当时500元钱不是小数目,为了应急,这位老友就做了这亏心事。事情过去了几十年,这位老友与张老现在碰头心里的难堪与包袱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还有位在鄂省内鸽艺鸽德本都称得上一流的名鸽友,前些年被邀约在武汉办公棚。看来商业运作赛鸽活动并非易事,实际操作上公棚出现日见亏损的情况,情急之下,该鸽友竟卷入了公棚作弊的丑闻中,结果公棚难以为继倒闭,个人用长期的真诚与勤勉铸就的声誉也大受其损。

    听罢张老忠告,笔者亦陡生感慨:确实,在赛鸽活动中,养鸽难,做人更难。

                                    200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