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2 17:33 | 作者: (蔡文龙)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25177

放飞快乐


 
    每当在教育台看《飞翔》节目听到主持人赵薇或陈蓓播送那充满激情的“放飞理想,放飞豪情”的解说词时,我都要默默地在后面加上一句:“放飞快乐。”
    何以如此?因为养鸽活动在我看来确实充满了乐趣,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所以才会一旦涉足,终身难以割舍。尽管真正置身其中,也领略到种种的艰辛与劳顿,深切地体会到养鸽并不轻松,但兴趣所致,套用当年投身石油大会战的铁人王进喜的感受:“越苦越累心越甜”也的确十分吻合。加之平时生活与工作中以舞文弄墨搞点写作为乐,把这一爱好融会到鸽事活动之中,致使自己虽身在基层,也能在极宽泛的领域与鸽友交流,效仿先进,帮扶后学,其乐陶陶的心绪更是锦上添花,乐上加乐。同时正是对养鸽与撰写鸽文倍感愉悦,才会把赛鸽活动逐渐升华到陶冶高昂的情操,追求远大的抱负这样的层面上来。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充分享受养鸽的快乐之时,也不可避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烦心事的侵扰。譬如在养鸽当中养育得模样喜人、进出棚与起落已好端端的鸽子忽然间出现游棚现象;赛鸽参加竞翔成绩莫明其妙的出现大滑坡状况等等。特别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鸽事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的鸽文写作上,因为传统的信鸽杂志在我心中份量较重,是我借助信鸽媒体发表个人见解、与人讨论鸽经的主攻阵地,当我的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稿件投寄出去后,经过几个月,乃至半年之久的等待却不见刊登,接下来再转向网络等载体推出,因时效问题使文章滞后发表变得大为失色,甚至失去宝贵的针对性,这不能不令人心情沉重,导致养鸽原本快乐的心境惨遭蚕食。
    前不久,一位自去年12月份开始常与本人电话、短信联系,屡屡表示喜欢我的鸽事文字的同行鸽友,现在江西抚州市地税局任职的危局长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研习班回家不久就与我联系,并多有埋怨意味地说我丧失了初时的勤奋劲头,在网上好长一个时间段鲜见我看似激奋,但总能略见一点冷静思索后带有独到认识的鸽文章了。我一方面对其溢美之辞愧不敢当,另一方面对其以为我疏于笔耕的看法大呼冤枉。我告诉他,或许是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对什么都颇感新鲜,所以诚如我在鸽刊上谈如何撰写鸽文的体会一样,心里想写的题目如涌,故尚未自觉“江郎才尽”之时一直没有停止笔耕,并对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信鸽刊物,一般都投寄了一到两篇文稿,期望信鸽杂志采用后即转上信鸽网。
    危局长称其以往也是信鸽杂志的老订户,常买家,现在以网络为主体的信鸽资讯途径多,对于现代工作任务重,生活诸事繁杂的人们感到没功夫光顾杂志,有时间看看更新频繁的网站,读读心仪的有点内容作者的文章足矣。因此对我推荐的杂志文章称暂没工夫光顾,同时指出我等几位在他眼里有些功力的作者老在文章后注明原载文章出处是否为杂志做推介名声与影响的广告?对此我既愕然,又哑然。
    我感到,危局长所言触及到近年来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碰撞与矛盾问题。我也曾看过难以为继的传统文化载体转向搞网络寻出路的报道,如我于28年前的1977年底曾第一次投寄过中篇爱情小说的武汉纯文学刊物《芳草》,今年就变身为全国首家网络文学选刊。据悉,刚英年仙逝的鸽界精英林云达先生在前些年接触信鸽网络时,尽管自己是从台湾到大陆两份极具影响力的传统信鸽杂志主持者,也情不自禁地向行伍出生、实为鸿儒鸽人的“岭南雄狮赛鸽网”版主罗斌先生感言:网络将颠覆世界!继而自己也办起了“中国稳拿网”,足见真正高人思维的敏感与超前。
    那么,为什么我就一直执迷着眼前的几份传统的信鸽杂志呢?是否像某些鸽友很率直地指出的那样,我类纯粹是图名图利(杂志上署名、得稿费)呢?稍加分析这是不成立的。虽说现在的信鸽杂志越来越显精致,且品种、期数都有增加,但静观周边鸽友,如多年前那样一期不少完整地订阅某类杂志的人已寥寥无几,倒是像看电视一样方便的上信鸽网的鸽友却日益增多,若要图出名真让人有点陈慧琳“唱歌不如跳舞”的感觉,分分钟把自己的大名贴上网站,比文字见诸鸽刊来得快得多。其次,倘若为了一篇文字三五十、百把块钱稿费,对于我等还称得上白领的公务员而言,显然不具吸引力,就是与自称暂不付稿酬的网站比较,去年本人进入“中信网”,仅两个来月功夫,网站就于春节前寄来近千元馈赠及鼠标等计算机小用品;近期与“中华网”联系,得到平等、热情款待的同时,马上就得到免费360多元在网上展示个人鸽舍的待遇。
    想来想去,还是自己讲感情,对涉足鸽文起步堪称摇篮的传统刊物的情结所致。当然,也有其相对于新兴网络确实更为厚重的底蕴,被采用文章更有成就感的因素在其中。
    有所追求免不了要有所付出,包括感受一些不如意的代价。但对快乐的期许又促使我萌生调整自己写作投稿重点的打算,有心将发表鸽事文章的重心向网络转移与倾斜。坦率的说,面对一次次较长时间等待和同时伴生的焦虑,以及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没有结果的失落与不快,既让个人的功利心、成就感受挫,还使某些即兴的“热笔”(美籍华人作家刘墉语)冷却下来,影响后续的写作激情,且有的文字久搁变“馊”,失去与人勾通、相互启迪的功用。面对我曾表现出的这种挫折感,有朋友甚至这样劝戒我,这么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不如先迅速上网发表,然后把这些颇具个案化、亲历性的东西按一定顺序窜起来自己出专辑,这样更有原创性的东西或许比某些东摘西抄,凑拼盘编印的鸽书更有意思。这个点拨确实令我好一阵深思。
    放弃重杂志、轻网络的旧有写稿投稿运作定势,像当年那位搞“快乐足球”的塞尔维亚老头米卢那样,着力架构一个快乐养鸽写作的格局,这与时下诸多读者追逐鲜活快捷、向往轻松自然阅读的时尚应当是相适应的。我不奢望如此这般能步上最先拓展网络文学的“痞子蔡”后尘,而争取成为鸽网上的“快活蔡”;也断难在鸽事笔耕园地打造出网上乐坛那样“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似的名篇;甚至难达到西安胡长根先生那样的境地---虽不曾见其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但在鸽界被公论为最勤奋、最丰产的大手笔,大可写上洋洋万言,小可几十个字就一事而一议,或褒或贬,提携他人,推动鸽事,受到众鸽人敬仰。但是,只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做起来是一条事遂人愿的路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将对于个人发展和整体鸽事均有积极意义就行了。
    当然,笔耕重心向信鸽网络转移并不意味转变对传统鸽刊的敬重,放弃在平面载体上探究鸽事这块阵地。况且,在与某些信鸽杂志的交往中,我也看到在一些较为开明开放的鸽刊组编人士眼里,尚能正视在时效上“几个月等一回”较之于“分分钟见东西”的信鸽网络的弱势,并不与网络之间强争独家最先占有什么,而是在注意克服有些虚拟的作者难以确定,避免发生版权纠纷的前提下,主要针对网络作品及形式因宽泛而底蕴的相对苍白,着力做信鸽思想与理论发展过程中真知灼见、独到认识的发掘者与记录者,从而进一步增强所办信鸽杂志自身的厚重感。因此,实际上网络写手真有价值的文章与这样的杂志之间是不存在冲突的。以后要做的是对于十分强调自身规则的信鸽刊物,宜采取尊重规定与把握自己投稿原则相结合的办法,对于时效性强的稿件,及时上网,对于自以为高深一些的稿件,自设一到两个月能否采用的时限投递杂志,增加一些自行处理的主动权与灵活性,避免孤注一掷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总之,在有意识地调适了自己写稿投稿的运行方略后,忽然感到正如一首小曲吟唱的那样:“快乐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同时,快乐虽容易又却是丰富我们鸽事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保持快乐,鸽友们欲放飞的理想、豪情才能插上得以腾飞的翅膀。
                                                                                 200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