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2 17:33 | 作者: 蔡文龙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26914

赛鸽“通婚圈”宜大不宜小


    正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省国税局科研所一位负责领导亲自打电话通知我们县国税局,要我到省局集中,然后到新疆参加税收征管方面的研讨。这可是我出外学习与平生首次饱览好地方新疆风光的绝好机会。遗憾的是因当时有其他工作缠身,县局的主要领导亲自向省局科研所告假,使我的新疆之旅未能成行。后在省里与科研所的一位红颜科长碰面,言及他们的新疆之行,悉其研讨余暇果然领略了新疆的诸多风情,其中谈到他们到一首唱遍天下的歌曲《达板城的姑娘》的故乡达板城专程看那里长辫子、大眼睛姑娘,结果是大失所望的情形时(这是一位漂亮、气质颇佳的女士,我们笑称她兴致勃勃地赶去与新疆美女比试,结果差距过太,就象不在一个层次的赛鸽竞翔,赢后反觉失望),使我即刻也产生了颇多感想,其中还联想到赛鸽的繁衍与培育的问题。

    此次虽未去成达板城,但对继新疆那首古老的民歌多年后,那美妙乐曲里描绘的达板城漂亮姑娘到目前已名不符实的情况早有所闻。曾经看过一篇题目大意为“达板城的姑娘为什么越来越丑”的分析文章,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指出曾经美丽动人的达板城姑娘的容颜不再(这还仅仅是人的外在显性的退化表现),根子在于达板城地理位置的封闭,人员外界交流奇少,致使达板城的通婚圈相对狭小,过多的近亲联姻逐步造成了这局部悖逆人类进化大势的结果。

    由此我想到了前不久鸽界一位风云人物,即十多年前与初到大陆拓展鸽事的台湾林云达先生进行“两岸论战”(其实是当初两种迥然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对赛鸽运动认识异同的碰撞、交锋、交流与沟通)的姜晨光先生在有关媒体上指出在某特定范围,某特定条件下鸽子的飞行功能也会退化,与鸽子大体上一代比一代飞远的进化趋势相反,也会出现飞2000公里的向1000公里,乃至向500、300公里萎缩的观点,以及立即被众多的鸽友尖锐地反对的情形。我没有认真去探究姜先生此说的前提条件,但我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退化现象是绝对存在的。就象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曲折,象滚滚长江奔流向前中有回流处一样,或者就象本人欲在此重点讨论的象达板城姑娘因通婚圈狭小导致的退化现象。

    如果说达板城姑娘的退化是受其客观的封闭环境所限,是情非得以所致,那么,人类自身有意识的近亲近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给人类带来的严重教训就非常令人警醒了。最典型的是曾经将自己看得极其神圣的中世纪某些西欧国度的王室,他们也曾经为保持王室与贵族高贵的纯正血统,极力规避与王室、贵族外的联姻与通婚,致使产生过历史上有据可查的许多遗传上的恶果与灾难。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各国婚姻法大体相似的严禁近亲结婚规定,完全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实施严格的自我保护举措使然。

    问题是人类曾经经历的惨痛教训并不能完全被人们掌控的相关领域恰当地加以吸取,譬如在信鸽活动最关键的选种、育鸽等赛鸽的繁衍与培育上,鸽坛就涌动着一股有如当年欧洲王室封闭地保持信鸽血统的思潮与做法。特别是极端神秘的百年赛鸽名家詹森家族赛鸽成功的传播与超强发挥,以及这个神秘育鸽王国对外宣称的完全纯血内交育种的方法和在漫长的信鸽育种岁月里只承认引进过半羽华普利鸽的说辞,让多少欲在信鸽活动中有所作为的鸽友亦步亦趋,用各自的理解与揣摩去培育自己心目中占百分比高的纯种赛鸽。甚至在最普通、最底层的鸽友中,也不鲜见还没有训赛出什么名堂的鸽友,煞有介事地开始搞回交、近交保种了。可以断言,如此这般并不全然排除少数有所收获的个案,但绝大部分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总体而言,这种趋向与努力对于众普通鸽友来讲是信鸽育种上的一个大误区,多会陷于令人失望的今日之“达板城的姑娘”境地。

    其实,认真地参悟鸽事,就会发现中外很多有成就的鸽友、大师既讲究鸽子血统,但在信鸽实际赛育中从来就是不局限于某个血统的。因写《詹森兄弟传奇》使詹森家族声名远播,促成一个家庭成为比利时一个中型创汇工厂的夏拉肯,据传其后不菲的赛鸽成绩亦源自于詹森兄弟赠予的一羽10岁老雄。但读过其笔耕不辍的鸽文,就会发现这位在鸽坛“文武双全”的赛鸽大师在多处文字里向诸友发出了“要重名鸽,不要重名系”的忠告。甚至直言不讳批评过亚洲鸽友只注重血统表中出现哪几只大铭鸽、忽视了最具本质意义的赛鸽本身状态的偏向。用心分析此言含义,是能够体会出其个人曾历练过的深切经验与得失的。又如鸽界皆知的当今传承詹森鸽系起家的五大名系霍夫肯、凡龙、杨龚多拉斯、慕利门、胡本,之后在实际的赛鸽领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在于这五大鸽系掌门人不再以詹森家族的老模式发展后续的信鸽繁育,走出了超越所承袭传统的新道路。

    从有关资料上得知,以从离霍夫肯家不远的詹森兄弟中最有赛绩的冯斯.詹森家引进鸽子开始赛鸽生活的霍夫肯,就是后来在引入阿连栋克詹森鸽子的同时,又不断引进不知姓名的比利时南部鸽友的优秀鸽子,以及从德国鸽友处引进好鸽子融汇而成了自己的赛鸽群势,以致后来霍夫肯声称己搞不清楚自己的鸽子可确切地归于哪一种血统。从国内鸽友对赛鸽的认识,修正,再认识,再修正,逐步走近事物本来面目的情况来看,我们也能见到不少鸽友从对赛鸽血统的迷信,进而予以反思,逐渐觉悟的过程。如在国内最早提出信鸽“一滴血”概念的北京鸽友米星先生,虽其最初的立意是指综合的血统加整体结构的看法,但其实际上对单一的血统论的推波助澜,使他时下不得不郑重地站出来澄清一个重要认识:名是“虚”的,重要的是个体。可见,当今中国的鸽友们首先在待鸽观念上,向夏拉肯等率先警醒的大师们靠拢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拿对詹森神秘育种模式的猜想说事,丝毫没有无视詹森育种巨大成功的意思,更不是想否认詹森家族在育种上对现代赛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笔者主要想说明的是诸多鸽人在没有詹森及与詹森相当的世界鸽坛上少数几个大家的育种基础与条件,凭臆想、猜度的封闭育种方式,而忽视了生物学上最普遍、最广泛的杂交出优势的规律,一般都会导致东施效颦结果的问题。有人称詹森的成功关键在于卖鸽子,想想也确实如此。看看詹森自家百年育鸽赛鸽史,其竞翔的辉煌多在当初的一到两百公里的赛线上,但詹森的鸽子一旦出售给他人,不论是就地转手,还是输往世界各地,它们与其他鸽子的高度融合性与巨大可塑性都能淋漓尽致地得以惊人发挥。目前在国内外不论距离长短、地势优劣、气候好坏的条件下赛鸽,得以较好发挥的鸽子都断不了詹森的一滴血在发挥着作用。就是当今世界上飞得最远的赛鸽记录,也不是国人心目中当然的吴淞鸽与李鸟,而是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空距达三千多公里的詹森鸽。

    从詹森培育出的信鸽鸽种,使我联想到的是农业专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稻种。这种十分高深的育种工作实在不是一般人想当然就随意可为的。就不知道詹森家族的育种者们是否象袁隆平院士那样是循着生物遗传的学术之路进行的,纵然是凭着家族几代人天才的悟性,摸索出一条独家绝技为鸽界造福,也是有意或无意与生物学的某项特殊原理巧合了。我曾起念接触生物科学,刚了解了一下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高茎对矮茎、紫花对白花的交配之类问题,就因精力所限和想到的术业有专攻情况浅尝辄止了。还是象农场与农民一样,用袁隆平等专家培育的优良稻种去种庄稼夺高产吧。搞那纯合的种子,应当是少数专家致力于从事的事,不是说凡涉足种田的人就能做到的。同样,普通鸽友亦当着眼于赛鸽发展进化的普遍规律,用已被“詹森们”(包括国外的杨阿腾、修斯肯等与国内的吴淞、高家绛、杨登元西翁等)科学地培育定型的优秀信鸽,扩大鸽子的杂交,尽情挖掘不同品系融合后总体上所产生的巨大优势才是更为现实的可行之路。

    总之,人类扩大通婚圈可提高人类自身发展的生机,这近如美国作为一个建国历史较短的移民国家,多民族的融合无论在人文上、还是在国人素质上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远在我们中国最引为骄傲的盛唐时期,汉人与西域多民族的融合,包括皇家与胡人的联姻,充分显示了开明开放的民族交流,取得了民族间取长补短、去芜存菁后的活力与优势。现在我们人类地球村的进一步交融还受历史上民族的积怨、人文的抵触、宗教的冲突等社会意识方面因素的制约,但鸽子是我们鸽友控制下进行繁育的小生灵,从提高信鸽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增强鸽子投入竞翔的性能出发,扩大其“通婚圈”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若做起来也是轻易可能的。
                            2005/10/20
(北京《经典赛鸽》应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