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2 18:39 | 作者: 丁鹏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31892

多关注“成功背后的故事”——由养鸽不易所想到的

   

    养鸽十载,深感不易,其不易在于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付出和回报永远不成正比,它让我想起网上鸽友的一句感言:“这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真是言之不假。这里所谓的“付出”和“投入”,不仅是指有形的金钱,更是指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时间和精力。拿我自己来说,在经过七年玩乐,一年打拼(损兵折将,铩羽而归),两年蛰伏之后,铆足了劲,本想在今年春赛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以雪曾经之耻,哪知冷不防就当头遭遇了一记重重的“闷棍”,留给我的是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即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接近的痛挫感。

    在经过市协会第一站50公里的训放之后,我的两只赛鸽就开始吐食,继而拉稀,很快又传染到全体赛鸽及三对种鸽。通过上网咨询及翻书查阅,才知道这是腺病毒发作,是由于在集鸽车中交叉感染所致。眼看着接下来的训放及比赛计划行将“泡汤”,又转而联想到育种的“不祥”:由于今年冬天冷得时间长,育种计划也一推再推,直到2月底才开始让种鸽配对(往年这个时候已开始育雏了),谁知三对种鸽中的一对至今也未配上,见面总是打架。另一对则是连下三窝薄壳蛋和畸形蛋,最后只好用一对赛鸽下的蛋让其孵上。还有一对则是在下蛋后的第二天,由于公母鸽新配不默契,导致争窝孵蛋,将两只蛋踢出窝外摔烂,诸事不顺似乎预示着我在今年春季的所有计划和希望化为“泡影”。看着鸽舍满地的呕吐物和黄绿色稀便,心情的沮丧和烦躁也已达到了极致。这不,看着早上放出去家飞的平时就不怎么“恋家”而不好好回的两只鸽子,站在阳台顶上迟迟不见落棚(我是阳台养鸽一族),我一气之下拿着一根长杆子就将它们赶跑了。至今已过去了几天,有一只还未回来。我知道,它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它不喜欢这个家,这个家也不欢迎它。或许,这一次的腺病毒“危机”,没准就是一次淘汰那些不具有恋巢欲的意志薄弱者的契机。这样不具有恋巢欲的意志薄弱者,你能指望它在比赛中创造佳绩吗?!

    养鸽过程中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和调教之难,随时都在挑战和考验着你的神经系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除非是你放弃养鸽了,只要有一天你还在养鸽子,你就只能独自面对和默默承受这一切,痛也好,苦也罢。由此,它也让我想起了经常在鸽刊上看到的对一些名家大户的报道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光环”的笼罩下,他们的成功从一开始就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即使途中有那么一点所谓的“坎坷”,也常常是在文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似乎只能讲说其“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而不能提起其“走麦城”的过去。像我在养鸽过程中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仿佛永远也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于是,我常以为自己的养鸽经历之所以这么“坎坷”,都是由于逼仄和局促的饲养环境造成的(鸽舍只占整个阳台面积的三分之一,约两三平方米)。但是,再看看别人,也会发现在阳台养鸽一族里,也有飞出了不错成绩的,并在“扬名”之后,有条件在楼顶建起了更大,也更好的棚舍。由此可见,养鸽养得好与不好,客观环境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惟一因素,应该还有其它因素在内,例如种鸽品质的优劣等。

    对此,我想在那些名家大户的养鸽生涯中,或是在他们的起步阶段,也一定有着和我相似或相同的经历,也一定有着“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非凡”时期,即“成功背后的故事”。作为普通鸽友,其实我们更感兴趣的正是这些“成功背后的故事”,延伸一下其意就叫做“怎么赢”,而非“赢什么”。而对在光环照耀之下的名家大户千篇一律的“吹捧”,只会令人读之生厌,味同嚼蜡,无法让人从中受益,获得养鸽甚至是人生方面的启迪。

    在此,我想借贵刊一角衷心地希望所有鸽刊的记者们,在报道那些“功成名就”的养鸽大户时,能让自己“沉下来”,去除浮躁心理,多挖掘一些“成功背后的故事”,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从而让刊物变得更富有深度,文章变得更耐读。由此,它才会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原载于《科学养鸽》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