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6 17:08 | 作者: 郭太强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26186

郭氏家族-----澄浆玉泥艺术

郭氏家族-----澄浆玉泥艺术  

 

       在聊城市东昌府西南湖西办事处(今湖西办事处岳庄居委),有一座澄窑,1200年前的这里,诞生了澄浆玉泥的艺术,如今,该艺术经由东昌府郭氏第13代传人郭太星发掘、整理得以保存,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东昌轩"品牌。国画大师孙大石先生看到产品以后爱不释手并亲笔题写了东昌轩牌匾,聊城籍当代中国著名漫画大师(动画片《三个和尚》主创),年近八旬高龄的韩羽先生,看到家乡的澄浆玉泥文化用品,欣然提笔写下了"南紫北澄"四个大字。国家非遗保护委员会乌丙安委员长、省艺术馆王丕琢馆长专程来聊视察东昌轩澄浆玉泥制作基地,对其制作技艺给予很高评价。澄浆玉泥艺术品已被聊城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申报第二批省级非遗。近日,该技艺唯一传人郭太星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吸收为会员。近期郭太星设计制作的澄浆玉泥空心砚台选送国家文化部外联局庆建国60周年工作组,筹选纪念品送给外国驻华大使馆,同时,另有三件澄浆玉泥山水盆景入选今年园博会山东园展区。

    历史上关于澄浆玉泥的介绍最早见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一回,宫中专管砖厂的刘太监送二十盆菊花给西门庆,西门家的清客应伯爵见了夸道:"花到不打紧,这盆正是官窑双箍邓浆盆,又吃年代,又禁水漫,都是用绢罗打,用脚过泥,才烧造这个物儿,与苏州邓浆砖一个样儿做法,如今那里寻去!"古"邓浆"即澄浆,这里所说的官窑双箍邓浆盆即为东昌轩澄浆玉泥花盆,小说是艺术作品,虽非工艺纪实,但其所描写的文物典章,乃是当时运河岸边社会生活形象化资料。

    穿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经过一段颠簸的小路,来到古澄窑的旧址。周围疯长的竹子早已掩盖了昔日历史的痕迹。残存的澄窑围墙近50米。青竹稀疏的地方若隐若现青灰色砖块,依稀斑驳可见,似乎诉说着当年的历史。"当时的澄窑面积很大,不过保留至今的部分不是很完整了。"郭太星惋惜的说。据《东昌府志》记载:明户部尚书郭敦(1370~1431),古堂邑渡狗铺郭庄人,今东昌府道口铺街道办事处郭庄村人,建议其弟郭山利用故乡东昌府千年黄河淤泥在东昌府西南(今湖西办事处岳庄居委)建澄窑一座,主要制作活字印模等印书用具,山水盆景等家居摆件,砚台、笔洗、笔筒等文人文玩,米缸、面缸、茶叶罐、杂物罐等御用器皿,蟋蟀罐、蛐蛐过笼、鱼缸等宠物用品,出窑后,窑头极品用10余种中药炮制后金箔包装好全部通过运河运入京城皇宫作为御用收藏,并被历代皇帝指定为贡窑,窑中精品全部进入官府人家,窑尾次品全部砸掉,禁止流入民间。

    "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

    来到澄浆玉泥的制做基地,推开院门,"东昌轩"的牌匾和紧靠院墙放置的一排排澄浆玉泥蟋蟀罐、茶叶罐映入眼帘。"这些放在院子里被雨水自然淋湿的罐子,秋天就可以用了,绝对没有火气。"郭太星介绍说。除去院子里的瓶瓶罐罐,兼制作和展区为一体的二层小楼俨然是一个艺术宝库。一楼的架子上放置着林林总总的澄浆玉泥艺术品:活字印模、澄浆砚台、粉彩茶罐、澄浆花盆澄浆鱼盆 蛐蛐罐等。

据郭太星介绍,澄泥罐"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可追似到中国道教的炼丹术:水中取泥譬若生药,火中成罐终似结丹。"上等澄浆泥蟋蟀罐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存饭不腐,厉寒不冰,抚如玉,呵生津。"

   "澄浆玉泥"这个名称,是将工艺取材和成品感官相结合而取的名字。原料取自取黄河淤泥,过滤后除去杂质沉淀而形成的一种极细腻的纯泥,将泥放在泥池里,注水后搅拌,池子下有放水口,可以让杂质冲刷出。用一种纱状工具在泥池中来回过滤,将杂质再次滤出。来回几次,每日均搅拌。这个过程叫做澄泥。而名称中的"玉"指的是手感,虽然是泥巴做的,但是出窑后摸起来有如玉一样光滑细腻的感觉。"郭太星边说边拿起一个粉彩咖啡罐,上面的图案色如翠,亮如墨,用手敲一敲,果然有清脆金属的声音。据他介绍,在众多的澄浆玉泥罐中,通过对烧制火候和时间的控制,达到罐体窑变图案是最珍贵的。"每次窑变出来的效果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作品。"

    祖传十一道工序成品需要五六年

    据郭太星介绍,小时候爷爷曾经教授过自己澄浆玉泥砚台的做法,共十一道工序,至今记忆犹新,"取泥、 晾晒、 澄泥、 揉泥、 成胚、 修型、阴干 、进窑、 烧窑、  出窑、秘方中药蒸煮" ,从泥浆到成品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些步骤中,取泥是最有讲究的,据介绍,取泥要取那种比较干净和结实的或者河底淤泥,比较细腻的那种。"山东有很多黄河分支,一般隔一段就会有一个清淤岔口,长年积累沉淀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淤泥,由于它的放水是有控制的,所以也造成淤积地带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形成一个自然的风化场,那种地表下的胶泥比较干净。"

    在11道工序中,烧窑是最难把握的,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透气性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硬度差,内糠外酥。澄泥罐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据介绍,古代澄泥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

    "刚开始做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用郭太星自己的话来说,苦也没少吃,当时温度总是掌握不好,往往一窑烧完,一个好的罐子都没有,一窑就会损失4千多元,那时心情非常沮丧,后来烧制经验多了,才慢慢懂得控制火候,"现在一般每窑有将近10%的罐子为窑尖,就是颜色,硬度,做工匀称出众。10%的为次品,颜色有差别,罐子有磕碰或者其他小毛病。"

    民俗产品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小罐罐盛满大商机

    "蛐蛐罐我们一年大概能卖到三万个,价格在60和120元之间不等。砚台的销量也很可观,大部分是单位和书法爱好者来购买。"郭太星介绍说,之所以注册"东昌轩"这个品牌,郭太星表示东昌府区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聊城的特色," 最开始定位的时候就想把这个技艺和产地推广到国外,所以这个名字也比较有当地特色。"另外注册商标也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现在东昌轩的产品已经远销到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北京、上海、济南、江苏南京市现在都已经有了东昌轩的代理商。"虽然销路很好,但由于场地和资金制约,也面临一定困难。"郭太星补充说。

郭勇,是技艺传承人郭太星的亲弟弟,弟兄二人的脾气秉性,不尽相同。名字是他上学的时候自己改的,嫌以前的名字老土。提起这个给自己改名字的弟弟,在咱全国蟋蟀圈可是小有名气。2007年郭勇与济南蟋蟀大家柏良老师认识后,便开始制作极品澄浆玉泥蟋蟀罐,"也希望通过蛐蛐罐增加生意的文化韵味,以前做生意就缺少这个味儿。"郭勇介绍说。

    蛐蛐罐采用了南北经典器型:北方的碉堡、直桶、腰鼓微马蹄及南方的竹节、腰鼓、双线、双口、圆棱、细毛底。即保留了北方器形的浑厚大气,又体现了南盆澄浆泥的细腻,罐型浑然一体,保留了北罐的自然顺畅。而且有多年经商经验的郭勇采取网络与实体店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虫友的目光,江苏的,上海的,最远还有云南昆明、内蒙古包头和美国的。

    虽然罐子的设计很独特,但生意一开始,进展的并不顺利。"第一次邮寄罐子,遭遇了本利全无的打击。那时候包装不结实,东西到了客户那里,多数都碎了。"郭勇介绍说,但是正是这次打击敦促了郭勇苦研包装技术。并且立即承诺重新免费邮寄。正是凭借着他的种诚信,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从最初的货到付款,到现在好多客户主动提前付款,生意也越做越大。现在他又把生意拓展到蟋蟀用具上面,网店实体店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收虫活动,让聊城成为全国虫友的集散地。经常有全国各地的朋友慕名而来,哥俩还特意在制造基地外面挂上了指示牌,方便外地前来的顾客。

    目前东昌轩有负责专门设计和安排生产的人员,有负责网络销售的人员,还有负责艺术加工,雕刻的专业技师,还包括包装发货人员共计20余人。生产的产品也包含了澄泥印、砚台、笔筒、墨洗、艺术花瓶、鱼盆、蟋蟀罐等。我们也正在研发信鸽专用澄浆玉泥器具和艺术品。

    说到未来,郭氏兄弟很有信心,要建设集澄浆玉泥艺术创作、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基地,"再将产品分为普通养罐和高档罐,挑选有年历的精选澄泥,标记编号、年号,高标准烧制,每年限量生产。"

    聊城市文化局非物质遗产保护办公室刘鹏主任介绍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可能再批量化生产,但是小吃还有工艺品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种尝试也是可以的。

    经营之外的心愿:建一个农村少年宫

  "有点累,也很开心,看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慢慢成长,一点也不累了。"郭太星表示要把老家的土窑开工重建,建成吃、住、玩一体的文化大院,农村青少年非遗素质教育基地,农村残疾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聊城大学、山东大学实践基地,并且将自己几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20万元投入建设我们第一个农村少年宫,孩子来学习艺术全是免费的。目前,已经有一些书画界的名家朋友被聘为辅导教师。"文化和艺术可以改变孩子的心灵,我要用艺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在此他也呼吁社会各界有愿意义务指导、帮助孩子们艺术家、企业家一起让农民子弟有一个更好的艺术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