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2 19:20 | 作者: 王伟克 | 来源: 信鸽365 | 查看: 128087

本能为主 训练为辅—试论训放环节在竞翔活动中的地位

    一、 现实引发的思考

    “种、养、训”是竞翔成功的三要素,鸽友们尽人皆知。为什么屋檐下的燕子不需要训放也能回归?燕子秋天南下,春天再北上回归故地,利用旧巢繁殖的路程,比信鸽通常的翔距远得多了。问题来了,这是一系列问题的开始。

    北京的鸽友,去上海借用一只种鸽,回来关养一、二年,忽一日逃笼,转几圈儿,飞走了,(盯住它!八成是往南去的)。几多时日,上海方面来信了,那家伙怎么回来了?直线距离1080公里,一次也没训放过呀!武汉的鸽友也遇到这种问题,四川鸽友也有过这种经历,如何解释?

    某只幼鸽快出窝了,出落得好,被好友看中了,拿去!过几天开家后就不见了——开回老巢来了!鸽友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儿?它怎么未经……也能……,这如何解释?

    参赛鸽训放到200公里,鸽主出差了,回家后已临千公里上笼期,上不上?不上这一个赛季便报销了。咬咬牙,上!跳了好几站,千公里归巢了,还有好名次哩!跳站妙呀,休息得好呀!200公里直跳一千,上海鸽友叫“一枪头”,这中间800公里空距没有训放嘛!这如何解释?

    从未在夜间训放过鸽子,某次竞翔等到天黑未见鸽,次日拂晓已见安卧巢中,这半夜闯宫如何解释?

    一对优秀种鸽出的子代,同时上路,有的直取高位名次,有的在司放地便钻了人家的鸽棚,有的飞到己棚不落,越棚越城而过,在巢地以远的地方被捉,气不气人?气人的在后面:本棚某只参赛鸽,飞速不慢,定向也准,偏偏就昏头昏脑钻了离棚不过二里路的别棚,等知道了消息,什么都晚了,光剩一肚子气,这又如何解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信这个。要用实验结果说话。98年秋,我将因房屋维修异地关养10个月,迁回重开家仅一个月,而且未训放过一公里的十几只信鸽,跳过80公里第一站,直上160公里第二训放站,结果2日内全部归巢。300公里训放站全部未上,至500公里比赛,放13只归巢12只,有4只当天归巢。这种“杂牌军”,这种“乱训”办法,成绩还差强人意,这如何解释?

    清理一下上述问题,我们应得出这样的共识:一是训放环节不是信鸽归巢的全部先决条件,有许多实例证明,不经任何形式的训练,许多信鸽也能够归巢,甚至从很远的距离上归巢;二是完全不经训练的信鸽,实践中不如经适当训放的信鸽飞得好,几乎所有的鸽友都有这种经验。结论如坠五里雾,到底训不训?该怎样训?训放环节在整个竞翔活动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二、 训练是磨石,不是钥匙

    这个题目实际上来自第一个题目中的诸多“如何解释”。目前虽说研究信鸽导航机制的假说已有十几种,但分析起来,都是在探讨信鸽“依托”什么定向归巢,如果暂时抛开这些尚无定论的依托,或者假定信鸽不需要什么依托,我们得承认远距离定向能力本身,出自信鸽的本能,是先天的。前面提到家燕的迁徙归巢行为,也是本能,还有诸如斑鸠、鹭鸟、乌鸦、海豹、海狗、海龟、大马哈鱼还有北极熊和棕熊等等。

    信鸽和许多动物的远距离定向归巢的本能,是它们惊人的异地归返老家的钥匙。既是本能,就意味着自出生起,这把“钥匙”,就存在于它们的头脑中并且是可以遗传的,代代相传。为什么惟独信鸽有了这把“钥匙”还需要训练,而那些个“野牲口”不要,可以无师自通?道理很明了:就因为信鸽已经不“野”了。信鸽属于家化驯服了的鸟,是一种会飞的家禽(肉用品种飞翔能力很差,更像家禽)。自公元前三千年埃及第五王朝即有养鸽记载算起,鸽子这种家化鸟的驯养历史至少有5000年了。已经人类驯化豢养的动物,时间越久,其野性消失得越彻底,它们野生时的本性和生存本领,退化得越严重。信鸽或称赛鸽、竞翔鸽,是用来放飞竞翔的,它们的竞翔能力即异地飞归能力(以速度衡量),如今这样的不齐整,差别如此之大,完全是一种本能退化加人类有意识训导的一种混合状态所致。远的不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李梅龄先生进口的欧洲信鸽,大多还具有超远程归巢能力,否则李大师不会在短短几年间,变戏法般培育筛选出一个羽色外观比较一致的、不少个体有1000——2000公里归巢能力的“李鸟”品系。

    时隔七十余年,如今的欧、美鸽系,从外观和性能上看,与当初的信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从翔距上看,即使像杨阿腾这样的远程品系,也只适宜1000公里上下使用。中、近程的只在三、五百公里距离“拿手”,征服超远程已经力不从心,退化了吗?从翔距上看,是退化了,提高的是平均翔速。不训怎么行?不训会逐渐的完全退化的,如肉食鸽和观赏鸽。超远程的鸽子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野生鸽野外寻食能力,我们称作打野食,它们以此家性和野性的结合征服漫漫(慢慢)飞归路。现代竞翔鸽,只会在当天日落之前一口气冲回鸽舍,它们不知道田野中还有散落的食物可资充饥,它们意识不到自家鸽舍之外还有进食之处,这也是当代竞翔家们长期有意识训练、培养、筛选淘汰的结果。训练和比赛共同成为仅有的,保持竞翔鸽残存的归巢能力不要彻底消失的一种手段,是砥砺本能的磨石。本能会不会消失?答案是肯定的。野猫是都具备叼住幼猫的脖颈“搬家”的本能的,现在的家猫,有的还会做,有的已经不会了。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产蛋率,已经将家禽中绝大多数品种的母鸡和所有品种的母鸭的就巢孵卵本能,通过筛选淘汰而使其消失了,就是说这世界上家鸭的每一只雏鸭和绝大多数家鸡的雏鸡,必须经人工孵化出壳,其传宗接代这样极其重要的核心本能只剩下了一半,即生殖部分,孵化这一半已经不复存在,人类不“插手”,它们会即刻绝种!同理,信鸽打野能力的退化,欧、美竞翔先进国家鸽系适翔距离的缩短,均系远距离归巢能力退化的表现,这完全符合“用进废退”的进化原理,当日归巢不需要打野食,因“废”而“退”。我们的竞翔活动,建筑在信鸽还存留着的适距定向归巢能力上,我们为竞翔而进行的训放,乃不断地研磨信鸽定向定点归巢这把本能之刀,至少目前我们仍处在这个阶段。辨证地说:信鸽的远距归巢能力不是因训放而产生,但这种能力却依托训放而保持和正常发挥。如此说来,信鸽虽有定向归巢本能,需不需要训放已是毋须回答的问题了。

    三、 此训已非彼训

    探究过训放或称训练的真实含义,我们的训练将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操作得更有针对性,更加适当和更加合理。这方面也有实践反馈的不少实例,指导我们思辩、纠偏和在质的方面改进信鸽的训练工作。

    上海鸽界名宿丁培新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极端”的故事:某人在自己鸽舍的马路对面训放鸽子,在这近得不能再近的距离上,居然丢失了鸽子。若干年的训、赛之后,不少鸽友觉察到鸽子似乎有丢在两头的倾向,即不是丢在远距离放翔路途上,就是丢在“家门口”。超远程竞翔超越了绝大多数赛鸽的体能、意志及定向本能遗留水平的承受能力,当然容易丢。家门口丢了怎讲?依个人经验,家飞游棚丢失的不算,被人打掉的不算,家门口失鸽往往是在城区内和市郊短训和放彩鸽丢失。因为路途近,或者为放鸽子的收入而凑数量,鸽主往往倾巢出动,未曾开训的幼鸽,直接作种而从未训放过的种鸽,甚至开家飞住了的“天落鸟”,统统上笼助兴,结果就有令人愕然的丢失。笔者这方面有主动和被动得来的经验。本棚曾有一路台鸽血统的麒麟花羽色的鸽子,该路鸽中不乏千公里归巢鸽和名次鸽。就在千公里归巢群体的平辈中,有一羽距棚10公里以内放彩鸽不归者,查查记录,已是一足岁多的雄鸽了,只是从未训放过。由此分析,距离近,鸽龄大,这种丢失应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何况还有放彩鸽现场的喧天鼓乐,气球彩带,鼎沸人声!信鸽从未离家远飞,虽有定向能力,未使用过,未启动过,突然离家,心理极度紧张,司放环境不利,惶惶然胡乱飞窜,以至迷途飞失,属于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胆量。前述放飞后过家门而不入,近家门而被捉,应该同属心理慌乱所致。鸽子个体间心理素质有先天的不同,日常观察有急性者,有慢性者,有慌张者,有沉稳者,急而慌者更易在比赛和训放中出现心理异常而飞失。为证实心理状态干扰信鸽定向这个命题,我做过一个小小的试验,某天傍晚,雨过天晴(归巢最灵),离天黑还有约一个半小时,我将两只性别不同,血统也不同,都约三个月大的幼鸽,同时带到离鸽棚不足100米远的一个小山头上,这山头高于鸽棚,居高临下可以直视棚址,按说鸽子放出,应目视鸽棚滑翔而下直趋棚址,但两只鸽子放出后,非但不是滑翔而下,反而是急剧拔高,大范围盘旋,一羽按顺时针方向转,一羽按反时针方向转,互不汇合,越盘越远,越飞越高,不一会儿竟飞出视线看不见了!良久,这两羽鸽子才分别先后归巢。平日,这两羽鸽子随大群家飞时,范围远远超过这不足百米的小山头的,今日一放,受了刺激,竟惶然远遁,说明心理作用精神状态对信鸽定向寻巢的影响很大,不容忽视。

    我们的训放,特别是近距离训放,对信鸽体力和生理的训练意义不大,主要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训练。长久以来,在我们爱鸽者中间,存在不经训练信鸽便不能建立归巢功能的错误认识,认为只有异地放出,让它们记住学习点什么,才能飞归。基于这种认识,将衍生出诸如训练的次数越多越好,越远越好,甚至提前训放到比赛司放点;要四个方向轮流训练,某一个方向没有训练到,信鸽在这个方向就不能定向,就要出问题;训放过程要由近及远,一站一站放下来,尽量使鸽子多重复飞过的路程等方法。李梅龄大师那个年代,信鸽训放站点频密,站距短近,先是从上海郊区南翔15公里起训,接下来安亭25公里,嘉定40公里,然后是陆家浜、昆山……每站间隔仅10—20公里,逐站递进。按此站距,上海到南京270公里大约要放10站之多,“小脚老太太”式的方法。这显然是错误地认为信鸽要在频繁的飞返中逐站“记路”,没有透彻地认识到“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信鸽固有的本能。如今的站距大大放宽了,上海崇明岛鸽友多年来搞“三站到五百”,飞行很正常,这证实了本能为主,训练为辅的顺序和道理。训放是训胆量,训见识,而非记路标,背地形这个原理,为合理减少训放站次和扩展训放距离提供了依据。除了不必频繁搞大量的训飞外,只要将鸽子运到需要启动测向功能寻巢,又不必耗费很大的气力顺利归巢的地区,既锻炼了胆量,又不增加过重的心理负担,达到了目的,减少了赛前损失。反复对比分析,200公里上下足矣,不必搞接近司放地的“拉练”,劳民伤鸽,没有必要。尤其300公里训放站,经多次检验,显示是个“坎”,应该避开不涉足。近来鸽友中间有新的做法,认为赛鸽不训状态出不来,这与距离关系不大,并非放的距离越远状态就越好。另外有的大户养鸽数量很多,有意将赛鸽在赛前通过远距离,恶天候训放筛选淘汰,避免比赛上笼时数量太多,这样的思路另当别论,与我们的分析并不矛盾。

    鸽谚中“近站多放,远距直向”这一句,比其他的尤显精彩、准确和科学。否定了训放远站,也否定了训放四向,是经验的总结,现在看来,还颇有超前意识,难能可贵。同是训放,此训已非彼训,我们对训放的真正目的,真正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就对训放环节在竞翔活动中的地位,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有助于我们赛前训放工作计划的制订和操作,着应该是我们整个竞翔事业进步和成熟的表现之一。

    原载《赛鸽天地》1999年第2期,总第20期,本站发表前,作者略有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