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发布: 2010-5-11 19:43 | 作者: 齐文博 | 来源: | 查看: 130636

亮点,将在千公里的赛场上闪耀

《赛鸽天地》2004年第3期(总第51期)刊载了甘忠荣先生所著《保留超远程特色 培育全能型快速鸽》一文,笔者拜读后感觉与自己旧有的一些浅见颇有不合之处,写出来,以求受教于甘先生及《赛鸽天地》2万名读者。
先从文章题目着手分析,一个方面是“保留超远程特色”,这是无可厚非的。本来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养鸽子也是一样,有人喜欢短平快的短距离赛事,觉得够刺激;有人喜欢当日或二日能归的中长距离赛事,觉得够劲道;也有人喜欢少数赛鸽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天半月能归,多数赛鸽有去无回的超远程(赛距一般在1500公里至2500公里之间)赛事,这是个人的喜好问题,虽然笔者并不推崇这种归巢率在1%左右的近乎残忍的超远程赛事,认为这似乎有些缺乏人道,但不也有人认为超远程是万里长征,起到了“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吗?所以,拙文不涉及“保留超远程特色”的个人感情和爱好问题。甘先生文章题目的第二个方面是“培育全能型快速鸽”,我的浅见,“快速鸽”是存在的,但以“全能型”冠之,则不妥。全才是不存在的,但把“全”下面的“王”字去掉,变成“人”才,就足以震古烁今,青史留名了。万物之灵的人尚且如此,何况卵生的鸽子?驳了甘先生的论点,也该亮亮自己的见识了:我笃信,就距离而言,鸽子的适飞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以内。一切生命都有他与生俱来的规律和极限,违背了这个规律,超越了这个极限,就赛鸽运动而言,面临的是大面积的赛鸽客死异乡。甘先生也说了,“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外对600英里(1000公里左右)的竞赛就已习以为常”,这里的国外,我想指的主要是欧洲国家吧,笔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欧洲人的聪明之处,他们较早的懂得了去适应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先知”们得到的大自然的恩赐是,先是日本国鸽迷、中国的台湾省鸽迷,继而是中国大陆的鸽迷以及全世界的鸽迷,纷纷把自己的金钱心甘情愿的装进了欧洲鸽迷的腰包。我也笃信,就速度而言,鸽子大体上可以分为单关型快速鸽和多关型快速鸽两种。当然,无论是单关型快速鸽还是多关型快速鸽,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得是高品质的鸽子。那种中短距离不快、长距离不归的鸽子,不在讨论之列。
甘先生开篇援引了“从越南西贡飞返法国北部的阿拉斯”和“五羽幼鸽从二千多公里飞返老巢”两个例子,让我们分开来看看吧。
面对上世纪三十年代那羽不远万里从越南飞回法国的洲际信鸽,笔者是存在着一些疑虑的。鸽子是鸟类家族的一员,它们之所以能千里迢迢飞归故里,是鸟类的本能所决定的,同时也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制约,要一只鸽子在24天的时间内,横跨亚欧大陆十几个国家,穿越里海、黑海、亚得里亚海,飞行11265公里,简直是骇人听闻。赛鸽归巢毕竟与候鸟的迁徙不同,鸿雁、杜鹃等候鸟之所以能跨国界、洲界迁徙,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是有组织的进行的,长期群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大增强了长距离跋山涉水的安全因素,集体的力量大嘛。而鸽子呢,它们却不同,虽然也是群居,但一旦参加比赛,都是争先恐后的归巢,并没有有目的、有意识的结伴而行,这也是人们之所以将玩的对象选择了鸽子而不是其他的鸟类的原因之一。至于那只洲际信鸽,能不能单独飞行11265公里归巢,就值得分析了,新闻记者为了猎奇,普通鸽迷为了出名而将错就错的新闻并不是没有报道过。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许会出现,请君看看同样是刊登于《赛鸽天地》2004年第3期(总第51期)上的毕可堂先生的幽默画《条条道路通罗马》自然明白。退一步说,即便这只洲际信鸽没有一点水分,那也只能算是个案,一个点而已,切不能被一叶障目,再犯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错误了,我们吃在这上面的亏还少吗?因此,凭着这个例子来反驳“在‘赛距’上,‘用进’是不存在的”,“赛距”“不能任意延伸”,“我的意见,过了千公里,别再一味突破了”之说,确实“未免欠妥”。
面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未经训放而从两千多公里飞回昆明的五羽幼鸽,笔者是怀着一丝敬意的。但是,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是否经过训放,而是在于这些鸽子是否具有远距离归巢的能力,在于他们的本能有没有退化掉,甘先生所举的已故鸽界前辈刘秀龙老人的例子,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飞返的五羽信鸽中,一羽82号瓦灰‘因积劳成疾而病死’”,一羽优秀的赛鸽夭折于它不太能胜任的赛距上。至于幸存的四只鸽子,区区435公里空距,复放在六个小时至六个半小时归巢是很正常的,别忘了,陈文广同志带出来的“兵”鸽子,都是名血之后,在当时,品质不可以说不高啊!这几只不到一岁的鸽子从二千多公里归巢,以及甘先生文中所举的二个月的幼鸽从一千多公里归巢,半岁幼鸽在1200多公里竞翔中夺冠,七个月左右鸽龄的幼鸽两千多公里归巢还获得张掖86名等实例,都证实了年龄并不是信鸽归巢速度的决定性因素,夺冠的关键还是取决于鸽子自身的素质,近两年来湖北“正大杯”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这并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一笔带过而已。
我不知道甘先生文中所言及的那位曾在与国外友人交谈中说过“目前中国鸽友对三、五百公里一哄而上,是‘初级阶段’,最终会把育种、竞翔重点定格在700-1000公里”的同志是谁,但我佩服他的睿智,赞成他的预见,我也像甘先生一样呼吁——“中国赛制应在中、短、长并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应保留二千公里这一超远程的传统赛项”(我们的传统赛项为什么不保留呢?只要满足一个前提:中国的30多万鸽友自愿参加)。
话说到这里,拙文本该结束,但是,甘先生援引的“对我们二三十年来辛苦培育的超远程国血来说,‘洋垃圾’的泛滥不啻为一种灭顶之灾”虽与本文立意无关,但不说几句,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索性也说道说道。任何事物的兴衰,大到朝代更替,小到鸟兽寂灭,都是从其自身内部的变化而引起的,如果我们的大多数鸽友仍钟情于超远程,如果我们所谓的国血素质够高,所谓的“洋垃圾”能进来吗?更何况,进来的洋鸽,也不尽是垃圾。赛鸽是一种不分国界的运动,外国的鸽子素质不是、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只能说欧洲鸽子的整体素质较高罢了。所以,谁买到了洋垃圾,我看首先要做自我检讨,总结教训。
我是一个下里巴人,乡野村夫,虽文拙见浅,但自觉评论做到了只对事不对人,乞请海涵,乞请指点。